信箱(1)考研还是国考(2)阅读三刷…来自鸟山学长-微博

??注意:三分钟用顺口溜搞定党的会议:

一大立党,二大立纲,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洛川全面来抗战,减租减息是关键,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领导,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阶段和路线,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后来(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小平思想成指导,十五大跨世纪,十六大三代表,十七大发展观,十八大成小康。

重要会议总结

一、新民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一)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

(1)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2)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

(1)内容: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指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性质、动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对象,指出: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2)意义:这次大会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二大”这样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破天荒的举动。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刚刚一年,就解决了这个基本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它说明,只有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3.中共三大(1923年6月)

(1)内容:提出了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分析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把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改造成为工、农、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的可能性。

(2)意义: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4.中共四大(1925年1月)

(1)内容: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提出无产阶级争取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以及建立工农联盟的问题。

(2)意义:党的“四大”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的阐述,表明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二)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第一,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第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在中国,封建土地制度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反动统治的重要基础,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始终是革命的根本问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要独立地领导革命斗争,就必须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开展武装斗争和建立革命政权才有广泛的、可靠的群众基础。会议提出,党的现实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实际上提出了以军事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问题。

第三,会议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情况下,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入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3.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

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毛泽东指出:“目前时局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对此,一切阶级和政治势力都应做出回答。中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要抗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可能变化的;地主买办阶级在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时,英美的走狗有可能遵照其主子叱声的轻重,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再次,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三)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1.洛川会议(1937年8月)

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在中国,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进行人民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农民,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创建抗日民主政权,逐步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中国共产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农村,在新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条件下,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洛川会议全面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给全国人民指明了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道路。

2.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11月)

毛泽东做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最先提出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

(1)成果: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若干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结论。

(2)意义: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该《决议》既是整风运动的重要成果,又是整风运动结束的标志。

4.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毛泽东在会上作题为《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和《愚公移山》闭幕词。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七大总结党

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中共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

主要内容:(1)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在国民党军队主力已经被消灭的情况下,解决剩下的10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是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3种;(2)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采取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已经完结,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3)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4)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伟大,更艰苦。据此,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3个历史性文件。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规定在经济工作中,“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规定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国名、国旗、国歌诞生。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1956年)

1.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

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会议制订了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

按照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4)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

内容:(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意义: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共“八大”(1956年)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

三、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及改革开放新时期(1956年—2017年)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内容: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

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中共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4.中共十三大(1987年):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形成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5.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中共十五大(1997年):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7.中共十六大(2002年):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七大(2007年):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和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括;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9.中共十八大(2012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Code Blog by Crimson Themes.
|京ICP备18012533号-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