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征稿」北京大学第十届全国阿拉伯语专业研究生论坛征稿(2023己更新)

继前九届北京大学全国阿拉伯语专业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言文化系、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将于2022年12月10日与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第十届全国阿拉伯语专业研究生论坛。论坛形式将视疫情防控情况决定。论坛将评选出优秀论文若干,并向《北大中东研究》编辑部推荐。

投稿人原则上为阿拉伯语专业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论坛议题分为阿拉伯语语言学、文学、历史文化、现当代中东问题4个方向。参会论文为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性论文,字数(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不少于6000字不多于10000字,具体格式请参考附件,回执截止日期为11月11日。论文全文收稿截止日期为11月25日,过期不收。论文经专家审阅通过后,将向作者发邀请函。请在规定时间内将回执和论文通过电子邮件发至联系人。邮件主题按照以下要求命名:回执为“22回执+姓名+单位”,论文为“22论文+姓名+单位+论文标题”,请按照格式发送,避免文件丢失。

联系人:朱晓姝(语言学、文学):
zhuxiaoshu@pku.edu.cn
陆必纯(历史文化、现当代中东问题):
lubichun@stu.pku.edu.cn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
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
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
2022年10月7日

附件1:

回执

姓名

_

学校

_

研究方向

_

年级

_

手机

_

邮箱

_

论文题目

_

是否清真餐

_

内容提要

_


附件2:

论文格式要求

本次论坛上交的论文一律用中文书写。论文要在文后配有:英文的标题、作者名、摘要和关键词。

一、论文字体的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统一使用黑体二号,作者和学校信息统一使用仿宋四号,“摘要”“关键词”统一使用黑体五号,摘要和关键词的具体内容统一使用楷体五号。一级标题统一使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统一使用黑体五号,三级标题统一使用宋体五号加黑。正文统一使用宋体五号,脚注统一使用小五号。

二、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标注位置及著作、期刊论文、外文文献等注释的标注格式,请务必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调整。图表需要有资料来源,体例跟脚注一样。图表的数据要和正文对的上,前后要一致。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请使用脚注形式,放置于当页下方。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

1.非连续出版物

(1)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

赵景深:《文坛忆旧》,北新书局,1948,第43页。

(2)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第247—266页。

(3)著作、文集的序言、引论、前言、后记

a.序言、前言作者与著作、文集责任者相同。

示例: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序言”,第1页。

b.序言有单独的标题,可作为析出文献来标注。

示例: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三联书店,1988,第2页。

c.责任者层次关系复杂时,可以通过叙述表明对序言的引证。为了表述紧凑和语气连贯,责任者与文献题名之间的冒号可省去,出版信息可括注起来。

示例:

见戴逸为北京市宣武区档案馆编、王灿炽纂《北京安徽会馆志稿》(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所作的序,第2页。

2.连续出版物

(1)期刊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

刊名与其他期刊相同,也可括注出版地点,附于刊名后,以示区别;同一种期刊有两个以上的版别时,引用时须注明版别。

示例:

何龄修:《读顾诚〈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2)报纸

标注顺序:责任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早期中文报纸无版次,可标识卷册、时间或栏目及页码(选注项)。同名报纸应标示出版地点以示区别。

示例:

李眉:《李劼人轶事》,《四川工人日报》1986年8月22日,第2版。

3.未刊文献

(1)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或学校/文献形成时间/页码。

示例: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2)手稿、档案文献

标注顺序:文献标题/文献形成时间/卷宗号或其他编号/藏所。

示例: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北洋档案:1011-596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4.转引文献

无法直接引用的文献,转引自他人著作时,须标明。

标注顺序: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原文献版本信息/原页码(或卷期)/转引文献责任者/转引文献题名/版本信息/页码。

示例:

章太炎:《在长沙晨光学校演说》(1925年10月),转引自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册,中华书局,1979,第823页。

5.电子文献

电子文献包括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含以胶片、磁带等介质记录的电影、录影、录音等音像文献)。

标注项目与顺序: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

示例: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1998年8月16日, http://www. cajcd.cn/pub/wml. txt/ 980810-2 .html, 1998年10月4日。

扬之水:《两宋茶诗与茶事》,《文学遗产通讯》(网络版试刊)2006年第1期, http:// www.literature.org.cn /Article.asp? ID=199,2007年9月13日。

6.外文文献

(1)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使用该语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

(2)本规范仅列举英文文献的标注方式如下:

a.专著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文献题名用斜体,出版地点后用英文冒号,其余各标注项目之间,用英文逗点隔开,下同。

示例:

Peter Brooks, Troubling Confessions: Speaking Guilt in Law and Litera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p.48.

b.译著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译者/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

M. Polo,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trans. by William Marsden, Hertfordshire: Cumberland House, 1997, pp.55, 88.

c.期刊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期刊名/卷册及出版时间/页码。析出文献题名用英文引号标识,期刊名用斜体,下同。

示例:

Heath B. Chamberlain,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Modern China, vol. 19, no. 2 (April 1993),pp.199-215.

d.文集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题名/编者/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

R. S. Schfield, “The Impact of Scarcity and Plenty on Population Change in England, ” in R. I. Rotberg and T. K. Rabb, eds., Hunger and History: The Impact of Changing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on Society, Cambridge,Ma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79.

e.档案文献

标注顺序:文献标题/文献形成时

间/卷宗号或其他编号/藏所。

示例:

Nixon to Kissinger, February 1, 1969, Box 1032, NSC Files, Nixon Presidential Material Project (NPMP), National Archives II, College Park, MD.

(三)其他

1.再次引证时项目不要简化。

同一文献再次引证时,扔按完整格式列出所有信息,不要简化。

2.间接引文的标注

间接引文通常以“参见”或“详见”等引领词引导,反映出与正文行文的呼应,标注时应注出具体参考引证的起止页码或章节。标注项目、顺序与格式同直接引文。

示例:

参见邱陵编著《书籍装帧艺术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第28—29页。

排版 | 王雨欣

文章来源于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文章转发内容为公益分享,服务于学术科研教学工作,不代表国政学人观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Code Blog by Crimson Themes.
|京ICP备18012533号-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