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考研迎来“新趋势”,报考人数或将突破400万上岸难度加大(2023己更新)

前言

近期,教育部发布的文件考研布了今年高等教育招生的官方数据: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967.5万人,研究生招生110.7万人。

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继续实行扩招政策,另一方面是”学历膨胀“现象日益突出,如今的毕业生们似乎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为了谋求更好地工作岗位,就必须要来应对“学历贬值”的现实,而应对的唯一方式就是“继续深造”。

由此便导致了考研的热度一年比一年高。

去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考研的同学享受到了极大的政策便利,迎来了史上最大的一次考研扩招,招生人数达到了111.4万,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而今年虽然

仍处于扩招期,但是扩招的力度有所下降。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1考研人数达到了377万人,但是最终的实际招生人数为110.7万人,相比于去年的111.4万人,招生人数下降了一万人左右。

由此也说明了,考研扩招的力度正在缩小,很难再出现像去年那样的扩招规模。

而考研的报名人数只会持续增加。按照目前的考研人数增长速度来看,预计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或将突破400万大关。一方面是由于考研的热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大量的二战、三战以及社会工作人员参加报考,进一步扩大了考研报考规模。

由此便形成了“僧多粥少”的考研局面。而伴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考研的形势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新的考研趋势正在“应运而生”!

012022考研的两大新趋势

  • 统考趋势不可逆转

自主命题院校将逐步回归全国统考。近些年来,面对考研过程中的种种乱象,考生们对统考的呼声日渐高涨。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考研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人才选拔的标准化。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不少学校也开始响应国家号召,对自主命题科目作出调整。例如,今年北京交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大学均已在官网上发布了初试科目调整通知,部分专业的初试考试科目被调整为统考科目。

从目前各个院校发布的初试科目调整通知来看,教育学、历史学、计算机、金融等专业更加偏向于统考,未来势必会有更多地院校加入到统考的序列之中。因此,笔者建议今年考研的同学们一定要及时关注院校信息,留意自己所报考专业的初试科目是否发生更改。

  • 扩大推免、专硕以及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比例

一些细心的同学在查阅院校的招

生目录时会发现近几年来院校推免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这种现象在985、211等重点大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中,学硕专业是重灾区,这些重点大学出于生源考虑,往往会将大量招生名额留给推免生,这就导致了统招名额越来越少,考生上岸的难度不断加大。

其次,专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成为了扩招的主力军。此前,已有文件指出要在2025年之前将专硕的规模扩大到研究生招生的额三分之二;与此同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比例以及认可度都在不断提高。

而相应的学术型硕士却出现了缩招,甚至是停招。

今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政治经济学学硕、复旦大学软件学院的学硕、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学硕等都宣布停止招生。不过从目前的停招专业来看,停招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较为冷门且实用性不强的文科专业。

除此之外,全日制硕士也没能幸免,在部分院校宣布学硕停招之后,一些院校甚至直接取消了部分专业的全日制招生名额,既不招收专硕,也不再招收学硕,全部将其改为非全日制招生。

02趋势之下,如何应对

目前,已经进入到了考研备考的关键阶段,距离22考研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而考研大纲也将会在不久之后进行公布,到时候就离真正的考研不远了。

  • 及时关注院校信息

近期,考生们在复习的同时也要及时关注自己目标院校发布的各种信息,尤其是有关于初试科目调整的信息。以往有很多考生只专心复习考研,却忘了要收集信息,导致自己做了很多“无用功”。

随着统考趋势的加强,不久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宣布加入统考,所以考生们要在这段时间多留意官网消息,发现自己的初试科目被调整之后要及时作出更改和补救。

  • 调整好心态,战胜第一波“弃考高峰期”

考研有四个弃考高峰期,分别是:暑假热退一批、开学放弃一批、冬天冻走一批、考场吓退一批。目前已经进入到假期,正处于第一波“弃考高峰期”,笔者建议同学们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克服目前的厌学疲惫心理,必要时可以向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寻求帮助,力争熬过这波“弃考高峰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Code Blog by Crimson Themes.
|京ICP备18012533号-362